01

网点即服务,服务在迭代

 

“业务照办,银行再见”这是《银行3.0》对网点的思考。我们印象中网点即银行,但现在也只限于印象了,可以算算自己一年里去了几次网点。在互联网没有改变时代之前,网点也经历了ATM时代,但没有对网点造成什么冲击反而是加强了网点的粘性。
 

 

云原生运维的时代到了!
 

曾经对于零售银行来说,网点就是银行与客户之间服务关系建立和体验互动的空间。银行希望客户有更多的时间待在这个空间里,以便他们开展营销活动,可以申购任何产品,可以执行任何交易。但现在,零售银行不得不考虑网点的何去何从。因为移动互联的到来,我们业务照办,只是不去网点!


传统的认知里,只有在银行网点这个空间里,专业人员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才是正道。即使提供ATM,并没有改变人与人这样的服务关系。但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网点强调的人与人之间的客户体验方式。


银行与客户的关系逐步从与人转向客户与界面的关系,所谓人机交互模式。因为掌握技术的人掌握了金融服务的本质,所以,他们用技术产品创造了新的更懂客户的服务,客户体验不降反升。这就是了解本质之后带来的神奇之处。

 

02

平台即服务,服务在改变

 

若干年前,我们一直尝试去解决一个问题:云环境下如何做运维服务?如今再去问,依然是各家有各家的回答。ITIL 4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它只是看到了一个趋势,谈了趋势下要做哪些事。从ITIL角度看云环境的运维服务,始终跳脱不出流程管理,即使它强调了实践,价值链,引入了敏捷、DevOps等新的做法,但在理论和实践上缺少大一统的气质。

 

云环境下IT组织进行云平台的建设,在组织内建立了平台级的运维,并部分对外部客户/用户提供服务。开始尝试平台即服务。从客户体验的角度看,云环境下运维人员利用云平台/云管技术,实现了客户/用户对IT服务的部分效率要求。如同银行网点的ATM。更强调自动化的运用,对流程的依赖依然存在,思考的是如何在管理中运用好新的技术手段。
 

云原生运维的时代到了!


云平台背后的技术逻辑是不用再依赖face to face的服务效果。这个如同网点的存在不再以“面对面能更好地服务客户”为苟延残喘的理由。技术可以改变客户体验,客户要的是便捷、高效,而不是我要见你。除非是你喜欢上某个运维人员,想天天见到ta。

 

03

界面即服务,服务在下面

 

从运维进入到云环境时代的时候,服务的方式就在改变了,但任何的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都需要一个过程。技术发展的过程、人的认知过程以及客户/用户的接受过程。

 

最近看了朋友的K8s产品介绍。其中提到K8s集群在规划、部署和运营中面对的问题。他这么写:

 

K8s部署面对的问题有:

如何快速创建主机资源;

如何实现自动化一键部署;

怎么进行离线部署?

 ……

K8s运营面对的问题有:

集群如何无缝升级?

集群如何快速扩容?

……

如何进行快速安全加固?

 

看着这些问题,我突然明白一件事情。于是,我和朋友说:“你们的PPT让我思考了一下,Cloud Native下的人、技术和客户体验的关系。”

 

也许,当下我们从传统运维服务过渡到云环境下的运维服务之后,需要再去思考云原生下的运维服务该如何去做了。

 

微服务、DevOps和容器号称“云原生三剑客”。跨界需求、开发、测试和运维。看一看这跨的四个领域,怎么看怎么像是一条价值链。我在讲ITIL 4价值链的时候,也是这么跟学员们说:“最适合讲ITIL 4价值链的例子就是DevOps!”

 

从运维来看,云原生运维关注的是应用运维的管理。从单体运维到多体运维;从开发运维分离到开发运维一体化;从环境的不一致到环境的集装箱化。传统的运维方式如何管理,传统运维人员如何适应,传统的运维流程如何运转都成为各家运维的新挑战。
 

云原生运维的时代到了!

 

在云原生环境下,客户/用户与运维人员之间隔了一个用户界面。IaaS as Service、PaaS as Service,Sofeware as Service等等,到了最上层的Application,客户/用户只考虑如何操作这个界面,不关心界面下面是什么。

 

所以,在云原生环境下,运维考虑的是基于客户体验的价值链目标达成,而不是各个层级的Service完成!从客户体验出发,云原生运维才是真正实现价值链的运维!

 

最后,总结一下:传统运维服务以运维人员服务客户/用户为主,通过face to face或者客户与坐席之间的互动来提供服务,建立体验;云环境下运维服务,逐步过渡到平台服务客户/用户为主,通过平台与客户/用户之间的互动来提供服务,建立体验;云原生下运维服务,将以界面服务客户/用户为主,通过界面与客户/用户之间的互动来提供服务,建立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