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原因,我于1月25日由湖北返回上海家中,严格执行居家隔离后也只在上海市内小范围活动,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4月23日。
自工作以来可谓是第一次以此种状态度过将近三个月的时间,不由感叹:“我终于也可以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了!”
除了陪伴家人,这三个月我“无意”读了35本专业书籍。恰逢世界读书日,正好做个读书总结,权当是对过去三个月特殊日子的纪念!
遵循标题党原则,我将这个书单起名为“金融数据中心数字化转型书单”——越来越多的金融数据中心在过去五年参与公司数字化转型工作后,发现数据中心自身其实也需要数字化转型。如何转?至少目前谁也没有掌握“银弹”。所以,先读书。
先上我这三个月读过的书:
我先按照购买的时间先后顺序对每本书做一个简要点评,然后再从“金融数据中心数字化转型”这个视角,挑出我个人认为相关性最高、参考价值最大的一组,进行进一步介绍。
书单点评
IT服务连续性实现指南
2016年出版。可以称得上是ITSCM实操总结之作。
新一代银行IT架构
微众银行撰写,2019年中出版。微众银行IT架构应该属于原生互联网技术栈,其实践有参考价值。
大规模组织DevOps实践
2018年底出版。全面介绍了DevOps的思想和方法,重点介绍了几种DevOps工具。
企业级DevOps技术与工具实战
由HP和毕博咨询的实施背景专家撰写,2020年初出版。系统性的介绍了DevOps工具链。
持续交付2.0 业务引领的DevOps精要
敏思特咨询公司专家撰写,2019年初出版。侧重从研发视角介绍DevOps。
智能运维:从0搭建大规模分布式AIOps系统
新浪微博专家撰写,2018年中出版。真正的作者自家实践总结。
企业级大数据平台构建:架构与实现
电信行业大数据专家撰写,2020年初出版。感觉是作者某个大数据项目实施情况的介绍。
中台战略:中台建设与数字商业
云徙科技专家撰写,2019年底出版。本书总体侧重在数字营销的技术落地实践。
企业迁云之路
阿里云专家和阿里云客户汇付天下专家联合撰写,2020年初出版。介绍了汇付天下云选型、实施过程中背后的各种考量和选择,有参考意义。
企业迁云实战(第2版)
阿里云官方撰写,2019年底出版。手把手教你如何迁到阿里云。
架构修炼之道:亿级网关、平台开放、分布式、微服务、容错等核心技术修炼实践
京东专家撰写,2019年初出版。虽说是“一家之言”,但是京东家的工作实践。
未来架构 从服务化到云原生
京东技术专家撰写,2019年初出版。深入阐述了云原生的“道理”,全面介绍了服务治理。对云原生其他方面介绍偏少。
企业级业务架构设计:方法论与实践
建设银行架构专家撰写,2019年底出版。购买时以为是巨著,拿到时一看,还不到200页,导致整个内容“隐而未发”,甚为遗憾。
分布式服务架构:原理、设计与实战
易宝技术专家撰写,2017年出版,2020年第11次印刷。很多书介绍了分布式技术的“知识”,本书呈现了真正的“实践”-而且是作者亲历的。
发布!设计与部署稳定的分布式系统 第2版
美国作者,2020年初中文版出版。本书没怎么讲道理,重在呈现为了让分布式系统稳定,在设计和部署方面都可以使用哪些“招式”。
数据中台:让数据用起来
DCMM是数据管理国家标准,本书可以称得上是抽象标准的具象解读。理论性、体系性方法论、实施经验诸方面俱佳。
零信任网络 在不可信网络中构建安全系统
美国专家撰写,2019年出版。感觉Google将互联网各技术领域都重新定义了个遍,安全领域就是“零信任”理念和技术以及实践。
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2012年出版。DAMA称得上是国际数据管理领域的“圣经”,本书DAMA 1.0,据说DAMA 2.0中文版5月左右出版。
尽在双11 阿里巴巴技术演进与超越
阿里官方撰写,2017年出版。真正称得上是阿里双十一背后技术揭秘,可惜只是揭秘到2017年。
企业数字化基石――阿里巴巴云计算基础设施实践
阿里官方撰写,2020年初出版。介绍了阿里巴巴云计算基础设施方面的前沿技术,看看就可以了,应该用不上。
大型系统应用架构实战:部署、容灾、性能优化
阿里官方撰写,2019年出版。一个超大网站的全球化部署、调度和运维招式。
企业安全建设指南:金融行业安全架构与技术实践
原招商银行信息安全负责人等三家金融机构专家联袂撰写,2019年4月出版。读了3遍,感觉全书几乎每个字都是作者从金融用户视角写出来的,不是网上copy和编辑整理出来的。这点尤为难得,倍显价值。
数据安全架构设计与实战
腾讯数据安全专家撰写,2019年出版。虽说是从“数据安全架构”这个视角,但内容并不空洞,并且有大量专业技术性词汇,第一遍没太读懂。后来再看,发现和DSMM国标算绝配。
银行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体系
民生银行编写,2015年出版。主要分为管理篇和技术篇,从银行的角度全面介绍了信息安全的各个方面,不过以通用知识性为主,限于篇幅,点到为止。
云原生敏捷运维从入门到精通
SAP背景专家撰写,2020年初出版。何为云原生、何为敏捷运维、何为云原生敏捷运维,作者还未破题,直接开始介绍各种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命令行级。
阿里云运维架构实践秘籍
驻云科技专家撰写,2020年4月出版。包含二十余款热门云产品技术实践,五十余种热门开源技术在云端的实践。
读完之后确认作者的确是资深阿里云老司机。
大数据架构详解:从数据获取到深度学习
华为大数据专家撰写,2016年初出版,2019年初第16次印刷。2016年出版之年,本书呈现的应该算是先进实践。经过4年,中国大数据领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分布式系统设计实践
2019年底出版。依次介绍了分布式系统的前端构造技术、分布式中间件、分布式存储。读后可以让你对分布式系统“知其然”,但还不足以“知其所以然”。
深入浅出Serverless(技术原理与应用实践)
微软全球黑带技术专家撰写,2019年初出版。如果说传统应用是焊接成一体的大型电路板,微服务是通过API灵活组合的多个小电路板,Serviceless相当于是“电子”。个人感觉目前还属于玄学阶段。
持续演进的Cloud Native:云原生架构下微服务最佳实践
华为架构部专家撰写,2018年底出版。本书重点不是介绍各种微服务产品和技术,重点是微服务背后的逻辑和原理,有一定的“理论性”了。对作者在序中的一句话印象深刻:
“为什么会出现Cloud Native这个概念呢?无论是云化、平台化,还是微服务架构,又或是敏捷开发、自动化,都只是描述了几个点,而Cloud Native更像是一个面,通过它把这些点都关联起来了。”
商业银行分布式架构实践
原民生银行科技部总经理撰写,2019年底出版。民生银行从2014年启动分布式架构转型到2019年分布式核心账务系统投产,长达6年。本书是对该长期努力的总结。真正用户视角,读后,“知其所以然”,弥足珍贵。
商业银行私有云设计与实现
建设银行编写,2016年出版。现在看本书内容感觉都“耳熟能详”,但建行2011年开始进行云计算技术论证,到2013年正式启动新一代云管理平台项目开发,当时的探索性努力值得总结和纪念。
回想那个时候多少人对云计算也是不屑一顾,现在都认可。那么,容器、Serverless会不会也是这个路径?
企业云计算——原理、架构与实践指南
平安科技CTO牵头撰写,2020年初出版。总算对盛传多年的平安云有了全面了解。通读之后能够了解平安云的“样子”。稍显遗憾的是,没有从金融用户角度解读为什么会长成这个样子,而不是另外的样子。演绎过程与最终结果同等有参考价值。
大数据技术体系详解:原理、架构与实践
数据收集层、数据存储层、资源管理与服务协调层、计算引擎层、数据分析层,分为五层,层层剖析其技术背景、原理和逻辑。让读者不但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不仅仅介绍大数据“现象”,更介绍了其背后的逻辑,这点尤为难能可贵。读完之后,再见到各种大数据名词就不会那么陌生了。
OpenShift云原生架构:原理与实践
招商集团专家牵头撰写,2020年4月出版。读完之后有明白了两点:
第一,为何IBM要花300多亿美金收购红帽,以及为何是红帽CEO接任IBM的CEO;
第二,CMP、容器、K8s、DevOps等本质上是“部件级”技术,用户要使用,还是费时费力费钱而且效果还不一定好,其实用户更需要的是“整机”,就像空客飞机部件外包商制造,但空客公司能够“组装”成飞机这个整机产品交付给航空公司。OpenShift 4.0试图是这台“整机”。
本书原理部分讲的还比较清透,实践部分是命令行级的技术操作实践,遗憾的不是用户应用实践。
书单推荐
上面是对各本书的一般性点评。
我不在此论证金融数据中心为什么要做数字化转型,而是假设你已经认可要做了,问题是怎么做。从这个视角,我重点推荐以下图书,并说明为什么推荐。
特别说明:限于本人自身认知水平,这个精选书单如有不完善之处,提请诸位指正!
《商业银行分布式架构实践》-
金融用户分布式转型的思路和道路 / 数据的业务逻辑
原民生银行信科部总经理牛新庄亲撰。民生银行从2014年启动分布式架构转型,至2019年分布式核心账户系统投产,历时6年。本书可以认为是民生银行对这6年实践的系统性总结:针对分布式建设理念、架构设计模式、组织建设、制度流程、技术工具,不仅介绍民生银行“所做”,更有价值的是阐述了“所想”,即为什么要这么做。
《数据中台:让数据用起来》-
数据的管理逻辑
“中台”这个概念近期貌似舆情不太好,几篇负面爆文写的让不少人感觉是出了口恶气。但我们也要警醒,毕竟互联网、云计算这些概念早期都经历过这个过程不是。我们最好研究事物的结构性逻辑,比如针对数据。
数据的“管理逻辑”,数据管理国家标准DCMM定义为十个方面,包括数据战略、数据治理、数据质量、数据服务、数据安全等。你把这些工作做好了,叫啥都成,别说中台,你叫“数据炮台”也行。
DCMM只有30页,这本书是300页。十大方面要实现,每个方面足够写30页,加起来是3000页,也说明数据管理这活并不那么容易做好。
《大数据技术体系详解:原理、架构与实践》-
数据的技术逻辑
数据的“技术逻辑”,总结起来就是数据采集、存储、调度、计算、分析、展现这六层。Google几乎以一己之力“发明”了每一层所需的技术,自个儿使用后,以论文或开源方式“回馈社会”,于是有人参考论文做出新技术/产品,有人给Google开源技术做工程实现,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大数据开源生态。
6层技术体系*5个关键技术点/层*5家产品=150家大数据技术/产品公司。这些公司还相互抢地盘和踩踏,你是用户你能不晕?
读通这本书,应该可以让你对大数据产品和技术“正本清源”,不再犯迷糊。
《分布式服务架构: 原理、设计与实战》-
数据的工程逻辑
最后做个总结: 金融数据中心数字化转型,我认为有四项关键行动,分别是:
关键行动1: 分布式应用运维体系建设
关键行动2: 多中心多活云平台建设
关键行动3: 运维数据中台建设
关键行动4: 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
针对关键行动1已有《商业银行分布式架构实践》这本书,直接针对关键行动2、3、4的图书还没有出版。我对此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