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众所不知的原因,我今年又有两周时间安静的呆在上海,于是决定“重操旧业”,继去年3-4月疯狂读书60本,撰写《金融数据中心数字化转型书单》之后,再利用这两周时间读了16本书,撰写了此篇《金融数据中心数字化转型书单(2021)》(2020版书单点击此处参阅),并通过翰纬科技公众号发出来。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照例,先晒图:
同样的,我先按照购买时间的先后顺序对每本书做一个简要点评,然后再从“金融数据中心数字化转型”这个视角,挑出我个人认为相关性最高、参考价值最大的一组,进行进一步介绍。
以下为书单简评:
《华为数据之道》
京东5万+评价。企业信息化关键词是“流程”,企业数字化的关键词是“数据”。流程还能看到流程图,数据比流程更为抽象。数据治理/管理,虽然已有国际标准DAMA和国家标准DCMM,仍然是抽象的。本书是第一本将其生动地具象化了的著作,再次印证了“实践出真知”!
《应用智能运维实践》
有关应用智能运维实施的工具书。
《开源法则》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所长何宝宏博士主编。我印象中,何博一直是开源的坚定支持者和实践者。这本书简洁明了的揭示了开源世界的“游戏规则”,对IT管理者尤其有启发价值。
《分布式系统架构:技术栈详解与快速进阶》
和去年读过的《分布式服务架构:原理、设计与实践》、《分布式系统设计实践》等几本书比较类似,对分布式技术栈进行了“说明文”式的介绍。
《云原生模式:设计拥抱变化的软件》
读了两遍没有读懂,作者说介绍云原生模式,但整个内容是相对比较分散的点,感觉并没有从我们通常理解的模式层面进行介绍。
《云原生安全与DevOps保障》
书名击中了两个行业热点:云原生和DevOps,不过内容感觉与云原生和DevOps并无直接关联。
《微服务治理:体系、架构与实践》
准确的说,这是一本有关微服务如何运维的书,且应该是业界第一本非常全面、系统的介绍微服务如何运维的书。对微服务开发和运维人员都非常有参考价值。
《凤凰架构:构建可靠的大型分布式系统》
京东评价5万+的图书。从架构、关键分布式技术、不可变基础设施三个部分全面介绍,技术原理内容较多,有助于读者更好理解分布式系统背后的逻辑。
《阿里云云原生架构实践》
如果按照道、法、术来分,本书总体定位在道的层面,即有关云原生的各种“道理”,或者说技术后面的逻辑。考虑到云原生技术栈涉及数十种技术,每个技术对应多种产品,如果不先“认理”,很容易被具体技术和产品“忽悠”的晕头转向。
《内生安全:新一代网络安全框架体系与实践》
奇安信公司编著。“内生安全”这顶帽子不用太关注,帽子覆盖的身份安全、网络纵深防御、数字化终端及接入环境、云数据中心、大数据应用等十多个方向的架构图相当有参考价值。一个人很难对这么多方面都有架构能力。
《金融级IT架构:数字银行的云原生架构解密》
多达400页,非常有诚意的、全面的呈现了网商银行金融级分布式基础架构的建设和运行实践,特别是云单元架构和云原生架构方面的介绍。
作为对比,微商银行撰写的《新一代银行IT架构》,181页,对多活数据中心架构的介绍尤其深入。
《数字化转型:企业破局的34个锦囊》
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有关数字化转型的书中写的最好的一本!数字化转型,大家讨论多的往往要么是战略、商业模式、技术,其实更加根本性的是组织、人、钱。本书对后者进行了非常系统、深入、生动的阐述,值得反复研读!
《数字化转型方法论:落地路径与数据中台》
阿里巴巴淘宝数据团队负责人、波士顿咨询顾问、参与过2亿的咨询项目,这几个标签让我对该书预期挺高,读完后有些失望。整本书的核心理念是数字化转型是可以自上而下“计划”而成的,而我看到的大多是“迭代”而成的。
尤其是,作者用淘宝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案例,让人十分难以理解。
《混沌工程:复杂系统韧性实现之道》
相比2019年出版的《混沌工程:Netflix系统稳定性之道》,本书介绍了更多公司的混沌工程实践,包括Slack、谷歌、微软你、LinkedIn、第一资本金融公司,同时也有更多方法论层面的介绍。
上云之后,特别是多活场景下的的业务连续性怎么做?本书也提供了诸多启发性的实践。
《云原生数据中台:架构、方法论与实践》
京东评价5万+。去年书单我推荐了三本数据相关图书:
1、《数据中台:让数据用起来》(数据的管理逻辑);
2、《大数据技术体系详解:原理、架构与实践》(数据的技术逻辑);
3、《分布式服务架构: 原理、设计与实战》(数据的工程逻辑);
我现在认为,《云原生数据中台:架构、方法论与实践》是更好的介绍数据的工程逻辑的著作!
《混合云架构》
基本上是阿里云混合云产品说明书。
书单推荐
从“金融数据中心数字化转型”这个视角,我重点推荐以下图书,并说明为什么推荐!
1 《数字化转型:企业破局的34个锦囊》
信息化是流程驱动,让大象跳舞。数字化是数据驱动,让大象飞翔。
以我个人在金融行业的观察,目前技术栈已经相对明确了,数字化转型成效与组织架构、人事、投入如何调整密切相关。这些是支撑业务场景、技术应用的更底层的因素。而市面上有关数字化转型的书大部分是和场景、技术主题的。
《数字化转型:企业破局的34个锦囊》非常全面、深入的探讨了组织、人事、投入这些我们本以为都很了解的方面。“旧习不改、新局难生”。
2 《开源法则》
大部分人的认知:开源->免费->便宜没好货,实际上,开源->创新&先进->昂贵。
开源,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继而造就了新的生产力。
我一直印象深刻的事情:有位大行数据中心领导给我说,“IOE时代管数据中心还是相对好管,看看领先同行怎么做的,过两年我们照着做就行。现在我们大量使用开源产品和技术,和同行的技术栈都完全不一样,没法借鉴了。”
以前,大家都买乐高成品,很难形成差异化。现在都开始买乐高方块,自己搭乐高,有自己特色的。
开源是“新世界”,了解这个新世界的“游戏规则”十分重要。
3 《阿里云云原生架构实践》
传统技术栈、互联网技术栈、云原生技术栈真的有那么大的区别吗?
我们换个问题,一家企业呈现出来的IT能力,千人一面、千人千面、亿点击亿面,是否能体现出IT能力的高低?
事实上,实现这三种IT能力的技术栈差别很大,是三种技术栈。比如千人千面时代典型的技术 - 批量计算 - Hadoop,在亿点击亿面时代不够用,需要流式计算 – Flink。这三种技术栈,我们可以将其分别叫做传统技术栈、互联网技术栈、云原生技术栈。
要实现亿点击亿面,需要数十种新技术融合实现,而不是某一项或几项新技术。所以,架构非常重要。本书应该是业界第一本正式出版的介绍云原生架构的书。
4 《云原生数据中台》
新技术在中国的遭遇,和中国股票类似,要么暴涨,要么暴跌。股民们要的不是盈亏,要的是刺激。所以才有马老师的“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这么一说。“数据中台”,当下就处于是个人都能踩他两脚的境地,所以处于“看不起”阶段?
《云原生数据中台》,光看书名就涉及云原生、数据中台两大热点概念,可以称得上十分浮夸啊。但读下来,发现是十分实诚的一本书,将数据仓库、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台的演进历程讲的很透。尤其是结合作者在硅谷互联网大厂的工作经验来讲,很生动。
这是我读过的将数据中台理念和方法、技术、互联网大厂实践融合阐述做的最好的一本书。
5 《华为数据之道》
全面披露了华为开展数据建设的动因(支撑数字化转型)、数据治理、数据分类、数据架构、数据技术底座、数据服务、数据感知、数据质量、数据安全等各个方面,和DAMA、DCMM几乎一一对应。如果我们学习DAMA、DCMM感觉太抽象,配套看这本书,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