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纬 · 悦书评】不止测试......

这次推荐林冰玉的《不止测试》。前两周微信读书向我推荐了此书,也正巧我在做测试敏捷化成熟度认证辅导,那就插进书单顺势读完。

《不止测试》全书不厚,所以读起来没有压力。我很喜欢书名,所以书评也沿用了这个名字,只是在最后加个省略号。

不止,是说不限于,省略号又给读者留下来一些想象。这个句式还可以用在:不止运维......;不止敏捷......;不止DevOps......等等。

“测试人员,已经不能止步于单纯的测试工作,对于质量相关的各方面都责无旁贷;除了自己身体力行参与质量相关工作外,测试人员还需要对团队不同角色进行质量赋能,承担赋能者的职责。”

 

【翰纬 · 悦书评】荐书雷达图。从专业性、易读性、思想性、前瞻性、实用性、可读性等六个维度来打分。仅供参考。
 

【翰纬 · 悦书评】不止测试......

推荐理由

微信读书对本书有一句点评是这么说的:内容大多来自公众号洞见上的文章,偏理论,没有什么实际指导意义。

文章-偏理论-无实际意义。但是,他不知道对于顾问来说还有另外一个句式:实践-文章-提供思想指导。

之所以推荐此书,很重要的理由是:重复质量在测试中的意义和价值。相比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问题,我更愿意通过推动认知,改变看待问题的角度。

目标是优化业务价值

敏捷交付价值,敏捷测试要以业务价值驱动,要以优化业务价值为目标。

“业务价值可以简单理解为:(1)帮助企业盈利;(2)满足企业业务发展要求;(3)能够带来业务价值的产品需要满足用户需求、让用户使用方便”。

用业务价值驱动测试。这是第一章的核心观点。我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总是会拿IT服务管理来对照。测试讲业务价值,IT服务讲服务价值。本质上没有不同,都强调端到端的关注和赋能。

测试需要从用户行为、业务流程、业务影响和业务指标四个维度来关注业务价值。IT服务关注用户体验、业务影响、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服务评价。

所以,从IT服务管理的角度看敏捷团队目标,包括测试在内,底层的赋能逻辑和质量意识高度一致。

关注点在业务价值

业务价值驱动型测试要关注业务的需求,而不仅仅是功能需求;业务价值驱动型测试以追求快速高质量的交付价值为目标,单纯的测试覆盖率和缺陷数量不再是考核的因素;业务价值驱动型测试以预防缺陷为主;业务价值驱动型测试从多个维度评估测试的成熟度,以驱动出持续改进的方案。

“以业务价值驱动的测试,主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各个环节要加强对业务的关注,将业务价值融入测试流程中的每一步,帮助团队达成对业务价值的清晰理解,让团队能够做正确的事情,并且持续正确地做事,以实现真正的质量内建。”

业务价值驱动一直都是美好的愿望。有人能实现,有人就只是一个愿望。

对于测试人员来说,你对测试的认知层次决定了你未来职业发展的宽度。最近和朋友聊天,他说团队里有三种人对业务非常熟悉。一个是他自己,总架构师;一个是软件架构师;还有一类是测试人员。

他的测试人员之所以能够做到对业务非常熟悉,这是和他对测试人员的要求有关。关注业务,理解价值是基本素质,并通过日常的测试管理推动这样的价值观落地。

如果一个测试人员遇到这样的主管,那么你是幸运的。

QA不是测试

随着敏捷开发和持续交付的出现,QA角色逐渐转变到需要分析软件产品在生产环境下的质量。这需要引入产品系统的监控, 制定检测紧急错误的警报条件,持续质量问题的确定以及找出在生产环境下使用的度量以保证这种方式可行。

“敏捷测试则提倡尽早测试、频繁测试,QA要从需求分析阶段就开始介入,QA参与从需求到发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

2021年我们在讨论测试敏捷化的时候,有甲方的测试经理提到未来测试部门,可以不再说测试中心,而是用质控中心来命名。

测试部-测试中心;质量部-质控中心。这样的结构在组织里意味着你是组织级还是部门级抑或是团队级。至少目前测试的说法还是占主流。当然你也可以说叫什么不重要,做什么才是。

敏捷语境下的QA,我理解就是对端到端价值流的质量赋能。测试只是敏捷QA的一个手段而不是全部。作者在书中对生产环境下QA做了什么有一个归类,分别是:生产环境下的测试、监控预警和用户反馈收集。

质量不是一个人的事

质量不是零缺陷,不是百分百的测试覆盖率,也不是没有技术债;质量是快速反馈,任何改变能够快速验证,并且快速修复;质量是把精力都集中在正确的事情上;质量是团队在代码、设计和交付上有信心做出改变;质量是团队对任何改变负责。

我从外行的角度看测试,一直很喜欢并认可的一句话是:质量内建。这个“内建”用的特别到位并且直达质量管理的本质。

“产品质量不是检测出来的,从产品生产出来后质量就已经在那了。”戴明说的就是质量内建。“测试只能检测、发现缺陷,而质量要通过缺陷预防来实现。”怎么预防缺陷?用DevOps落地实施中的经验来表达就是两个字:卡控。四个字就是:质量卡控。

为了清晰表达质量是团队的事,作者从“质量是什么”、“谁该为质量负责”、“敏捷团队需要专职QA吗?”、“能够整体对质量负责的团队有哪些特征”等多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甚至推出责任流程模型来强化质量责任感的建设。

职业发展与转型

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技术方向有:1. 敏捷测试专家;2. 高级测试开发专家;3. 专项测试专家;4. QAOps专家。

测试人员的发展和转型无非两条路:管理条线还是技术条线。本书重点不在于列出了多少个测试人员发展路径,而是,你从这些路径的选择中是否看到了测试人员的价值在哪里?

2016年学习DevOps时,我认为DevOps发展的瓶颈在测试。2018年DevOps咨询开始起势的时候,我认为做得好DevOps咨询顾问的一般是测试出身的人。这里没有看低开发人员的意思,测试所处的位置以及高阶测试人员所具备能力,包括业务理解能力、文档能力等都是优势所在。

最后对测试人员职业发展与转型想说的就是:测试人员需要懂得用全面的质量内建和端到端视角去认识业务价值。若想荣耀转型,价值加持必须从这个方向去努力!
 



QA能在敏捷开发生命周期需求分析阶段介入,尽早接触需求,有利于更好的理解业务流程。深刻理解业务流程、以业务为重点的测试,能够更容易发现关键业务流程中遗漏的点或相应的缺陷,测试带来的业务价值又上了一个台阶。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每个实践活动都不可轻视,只有在每个点上都做好质量的工作,才能实现真正的高质量交付,每个角色对此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职责。团队为质量负责,就是要做到质量人人有责。

转型会很难、很痛,但转型也是大势所趋,必须勇敢面对。只有能够拥抱变化,以成长型心态面对,实现终身成长,转型才可能成功,才可能不会被淘汰。


—— 林冰玉《不止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