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0日上午,2023第五届双态IT北京用户大会两大主题峰会之一的“云原生运维峰会”成功举办。本次峰会由ITSS分会、双态IT论坛主办,ITSS数据中心运营管理组、ITSS媒体组协办,共有来自央国企、金融等行业的350人到场出席。
运维发展20年来,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流程化运维、流程化运维+自动化运维以及流程化运维+自动化运维+智能化运维,现在则开始进入第四个阶段,即流程化运维+自动化运维+智能化运维+云原生运维。
为持续引领云原生运维的发展,本次大会召开“云原生运维峰会”,聚焦以下几大亮点:进行《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国标)评估证书颁证仪式;对智能运维国家标准的最新研制进展和规划进行介绍,同时发布标准首批应用试点证书;邀请行业领先用户进行云原生运维实践主旨分享,并进行《云原生运维白皮书》编写方案介绍暨启动仪式。
除此之外,本次峰会还进行《测试敏捷化成熟度》首批评估以及测试评审专家颁证仪式。
政策支持 需求驱动 标准化势不可挡
随着数字产业化基础不断坚实,产业数字化步伐持续加快,信息技术创新开始日新月异。
会议伊始,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执行秘书长朵晶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对本次峰会的举办表示祝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贯彻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智慧建设与数字能力发展需求全面激发,信息技术服务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服务业步入新发展阶段,信息技术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传统服务模式面临转型升级,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等都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朵晶指出,为做好有关标准工作,ITSS数据中心运营管理组DCMG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学研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始终致力于推动我国行业数据中心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牵头研制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国家标准、智能运维国家标准等标准。目前,ITSS及DCMG均已成为电子信息标准化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
展望未来,他表示,希望ITSS数据中心运营管理组能够进一步推动更多的数据中心用户参与研制ITSS标准,应用ITSS标准,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以ITSS标准为核心,创建“政产学研用”五大主体联动机制,合力推动ITSS研制、验证、转化、应用、改进全生命周期标准化工作,实现ITSS在行业监管、人才培养、产品研发、业务赋能、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价值。
建设银行运营数据中心副主任杨晓勤从基本情况、阶段性成果、应用推广和展望四个方面介绍了智能运维国家标准的研制进展和规划。
在十四五规划全面开启的时代背景下,“新基建” 成为国家战略和社会共识,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成为推动整个经济社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也为数字经济的“底座”——数据中心,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
同时,基于对“什么才是‘智能运维’?现在处于什么水平?以及下一步该怎么走?”的疑问,智能运维国家标准工作组在全国信标委信息技术服务分技术委员会指导下,在ITSS数据中心领域专家委员会的组织下,于2020年正式成立并开展标准研制工作。
杨晓勤指出,自智能运维国标工作组成立以来,在标准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
第一,基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各种复杂的运维场景,以及将运维活动中的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的需求,智能运维国家标准工作组构建了一套全新的运维方式,即“以组织治理为引领、以场景实现为中心、以能力域构建为支撑”的“三驾马车”框架。
第二,2021年10月11日,《信息技术服务 智能运维 通用要求》团体标准在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官网上正式发布,并于2023年初被工信部评为“2022年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
第三,在标准研制的同时,工作组组织数十家单位,围绕国内外智能运维趋势、标准解读、实践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调研,研究智能运维的当前挑战、市场生态及演化趋势,已经发布2021和2022年度两期《中国智能运维实践年度报告》。
展望未来,杨晓勤表示,智能运维国家标准工作组将继续推进标准的建设,在全国信标委信息技术服务分技术委员会等机构的领导下,携手产学研用各界单位,打造智能运维生态,带动更多的企业共同进步,争取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同时,她表示 ,智能运维国家标准工作组欢迎更多的朋友共同参与,让智能运维这个交流合作的平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用户实践:云原生运维 助力行业更好发展
行业生态的发展离不开用户的实践探索。会上,光大银行、国家电网、邮储银行代表央企用户和金融行业进行云原生运维实践分享。
光大银行金融科技部副总经理彭晓以“光大银行云原生安全运营体系探索”为主题,从光大银行对云原生下的安全运营体系构建和安全运营核心能力建设进行介绍。
彭晓指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国家十四五规划以及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这些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都为金融行业在云应用方面提供了指导和方向。
在顶层设计指导下,光大银行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需求,制定了全行战略规划和科技蓝图,夯实数据中心和基础网络两大基础设施,全面推广一朵全栈云,深化云原生生态建设。
彭晓表示,云原生是光大银行的新朋友,要深刻理解云原生带来的变化,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业务创新发展,落实企业的战略规划。
业务高质量发展是科技的战场,对于科技和业务都是一场颠覆性的革新。上云即是通过技术的升级、人才的转型、规范的重构,提升运维能力、服务能力、管控能力,实现有效赋能业务发展,进而产生业务价值。
彭晓认为,云原生安全运营体系是科技的新战场,业务韧性、持续运营和可观测性是云原生下安全运营的核心能力。回顾刚才谈到云原生下的变化:变的是具体的技术,变的是管理的对象,变的是我们迎来了更多的新战友,不变的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不变的是科技人对生产的敬畏心,不变的是科技人的自强心,不变的是科技人的自省心,不变的是科技人的勇毅之心,不变是对安全运营机制持续完善的追求。国网信通公司云运营中心主任来风刚从平台建设、技术能力、运营成效、运维工具四方面分享了国家电网在云原生运维实践方面的探索。
国家电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致力于构建云平台、企业中台为核心的云服务架构,持续在云原生方面不断探索实践。
来风刚介绍,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国网公司于2019年开展了云平台技术论证和顶层设计,并以引入成熟云产品模式构建国网云平台;2020年,全网“一朵云”初步建成,系统云化部署全面推进;2022年,完成国网云同城容灾建设并开展了切换演练;2023年,全面支撑公司重要生产经营业务云化部署。
来风刚指出,确定了建设规划,具备了技术能力,接下来就是实际的运维和运营。
运维模式上,国家电网以全面提升“一云多Region”架构下云平台运营运维能力为目标,以“协同场景清晰、协同职责明确、流程简洁高效、队伍专业稳定”为原则,构建了国网云平台两级协同运营体系,在“全网一朵云”目标下,为公司提供稳定高效的数字化服务。
运营方面,国家电网在业务上云、资源管理、业务管控、技术管控、运行协同、全链路监测及人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除此之外,来风刚还介绍了国网平台统一监控、资源统一纳管、资源集中分析、组件架构白盒化以及运维自动化等平台工具的探索实践情况。
在圆桌论坛环节,交通银行数据中心副总经理虞笑韵、民生银行数据中心副总经理彭真山、安徽省联社信息技术中心副总经理曹碧云、天府银行科技运营部总经理高伦勇、招商证券金融科技中心运维专家黎杰松、博睿数据副总裁杨雪松以“云原生运维-现状与挑战”为主题,围绕“云原生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云时代背景下工作发展方向及对行业的建议”两个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双态IT:云原生挑战下 构建高级可观测性
博睿数据副总裁杨雪松从云原生带来的挑战和思考、一体化平台以及智能高级可观测性等四方面介绍了博睿数据是如何帮助用户构建高级可观测性。
杨雪松介绍到,博睿数据自2008年成立以来已经15年,有幸于2020年上市,并在行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2022年蝉联中国APM市场占有率第一(数据来源:IDC);并于2022年成为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信通院AIops根因分析能力测评“优秀级”厂商。
杨雪松指出,云原生带来的运维监控方面的挑战主要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分布式架构、更加复杂的依赖关系、更快的产品生命周期迭代、更高要求的客户体验等方面。
从上市之后,博睿数据重金打造了ONE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回顾其产品的发展,杨雪松表指出,博睿数据最早2008年开始做单个产品监控,这是1.0时代,即以点带面的满足需求;再到2.0时代,博睿数据采用产品拼凑方式来满足客户的一体化需求,但仍面临难以融合的问题;一直到3.0平台,采用数智融合的形式,致力于实现一个平台满足所有运维监控需求。
从一体化和平台化角度来看,杨雪松表示,博睿数据要给客户搭建的是传统的ITOM从用户端、到应用、到网络、再到基础架构这样端到端可观测;从云原生来讲,博睿数据要从其IaaS平台、到PaaS平台、到博睿数据的应用、到博睿数据的服务,去做立体的监控及可观测。
最后,杨雪松总结道,博睿数据自从上市以来,经过丰富的市场调研,确定了整个产品的发展路线是从监控升级到可观测,从工具升级到一体化的平台,Bonree ONE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重磅发布,不管是统一运维可观测、还是智能化运维等都做了全面覆盖,可以给予客户直接的解决方案,避免重复建设,有效降本增效,提升企业整体的运维效率,给业务创新带来更多空间。
《云原生运维白皮书》编写方案介绍暨启动仪式
随着分布式架构信息应用创新和服务架构的进一步发展,云原生技术加入其中,可观测性、全链路监控、全链路压测、混沌工程、运维数据中台等新型运维理念、方法和工具也随之不断涌现。
在“云原生运维峰会”上,进行了《云原生运维白皮书》的编写方案介绍及项目启动仪式。
《云原生运维白皮书》项目经理张一恒从项目背景、项目目标及项目规划等四部分展开介绍。
张一恒指出,随着运维管理阶段的发展,从今年开始,云原生得到了金融等相关用户的高度重视,云原生运维理念也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知和相关实践,但目前还缺乏系统性的并被广泛认可的云原生认为体系框架。基于这一背景,在本次峰会启动《云原生运维白皮书》的启动仪式。
他表示,启动白皮书编写项目的目的在于以下四点:
一是理清云原生运维相关的核心概念,帮助大家对云原生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二是提出云原生运维的总体框架,可以帮助大家掌握云原生技术整体机构,从理论层面上了解云原生技术的体系结构以及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为实施云原生技术做好准备;
三是建立云原生运维实施路线,帮助大家在梳理云原生技术路线时需要的步骤,解决常见的问题和挑战;
最后则是向读者展示云原生的典型案例,帮助大家在了解云原生技术在实际运维场景过程中,一些应用实施云原生技术参考体系,同时理解云原生的运维中的关键问题和最佳实践。
张一恒指出,项目的进程安排大体分为启动、编写、评审和发布四个阶段。按照计划,预计将在第六届双态IT乌镇大会上正式发布《云原生运维白皮书》。
方案介绍结束,在全场嘉宾的见证下,招商证券金融科技中心总经理邓曙光、银河证券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罗清平、南网数字科技集团信通公司董事长明哲、民生证券信息技术中心副总裁王飞、擎创科技创始人杨辰以及《云原生运维白皮书》项目经理张一恒共同启动《云原生运维白皮书》编写项目。
数字化发展驱动 标准大放异彩
云原生运维峰会上,除了用户及IT厂商带来的精彩演讲、围绕云原生运维展开的圆桌论坛外,还进行了三个颁证仪式。
01《智能运维 通用要求》标准首批应用试点证书颁证
为发挥标准支撑引领作用,持续提升智能运维服务能力,ITSS分会于2022年7月正式开启智能运维通用要求标准的应用试点工作,目前,已有5家单位开展了该标准的应用试点工作,它们分别是: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次峰会上,我们邀请信标委IT服务分技术委员会代表王志鹏主任,ITSS分会朵晶秘书长,智能运维国标工作组组长、建设银行运营数据中心副主任杨晓勤上台,为五家单位颁发《智能运维 通用要求》标准首批应用试点证书。
02《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国标)评估证书颁证
ITSS数据中心运营管理组(DCMG)自2014年成立一来,一致致力于推动数据中心运营方面的学习交流,启动了《信息技术服务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即GB33136)的研制工作,该标准最终于2016年正式发布并得到推广应用。标准自正式发布以来,一直受到业界的关注,得到企业采标应用。如今,该标准也与时俱进,正在开展GB33136的改版工作。
本次峰会,我们邀请了信标委IT服务分技术委员会代表王志鹏主任,ITSS分会朵晶秘书长,国标33136改版工作组组长、中信银行数据中心副总经理班孝明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四家单位颁发了《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国标)评估证书。
03《测试敏捷化成熟度》首批评估以及测试评审专家颁证
《测试敏捷化成熟度》颁证仪式分为首批组织级证书颁发仪式和测试敏捷化成熟度评审专家证书颁发仪式。
在质量立国的思想指引下,软件质量不仅是未来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座,也是云原生运维的前序保障。目前,已有2家单位完成了该标准的认证工作,它们分别是: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它们分别体现了银行和证券在组织级测试能力建设的成果,以组织级的测试能力赋能项目团队更高效地运行。
峰会上,我们邀请ITSS数据中心运营管理组组长肖建一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认证一部副处长韩明为两家单位颁发《测试敏捷化成熟度》认证证书。
获得测试敏捷化成熟度评审专家认证的有: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胡小丽、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罗琼、太保科技服务(武汉)有限公司陆丰、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杨忠琪、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卡中心陈嘉、腾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殷柱伟、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李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黄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软件研究院李建斌等。
论坛添新 助力打造最完整的双态技术产业链
双态IT论坛自2017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造最完整的双态技术产业链。双态IT论坛的发展离不开论坛成员的支持。
大会现场,由ITSS数据中心运营管理组常务副组长、双态IT论坛秘书长左天祖为新加入论坛的成员单位:杭州拓数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科仙络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云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鼎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志凌海纳科技有限公司授牌。
圆满落幕
随着数字产业化基础不断坚实,产业数字化步伐持续加快,信息技术创新开始日新月异。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在提高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科学技术水平,促进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工作健康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ITSS数据中心运营管理工作组(DCMG)基于ITSS总结、制定和推广数据中心运营管理标准和实践,推动我国数据中心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DCMG的指导下,双态IT论坛持续推动双态IT发展创新,致力于打造最完整的双态技术产业链。
此次大会,诸多优秀行业用户、权威专家与技术领袖,以主旨演讲、圆桌讨论等形式,向业界贡献了运维领域发展过程中的宝贵经验。ITSS分会、DCMG和双态IT论坛将持续推动双态IT发展创新,为更多的行业用户提供最具价值的实践参考。
2023年6月10日下午,2023第五届双态IT北京用户大会两大主题峰会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开源软件治理和服务峰会”成功举办。本次峰会由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指导,ITSS分会、双态IT论坛主办,ITSS数据中心运营管理组、ITSS媒体组协办,共有来自央国企、金融等行业的150人到场出席。
如今,“开源”已经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成为助力科技发展的热词,开源软件获得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包括金融在内的行业开始逐步采用开源技术来构建自己的信息系统,“开源软件治理”这一话题逐步成为行业考虑的重点。
本次大会召开“新一代信息技术:开源软件治理和服务峰会”,围绕开源软件治理现状、发展趋势及实践、开源软件治理解决方案等主题进行分享和交流探讨。
会议开场,ITSS数据中心运营管理组组长肖建一为大会致辞,对本次峰会的举办表示祝贺。
近年来,开源技术快速发展,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逐渐形成技术主流。
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拥抱开源,将开源视为连接企业内外部开发者协同开发、构建软件生态的强助力,包括金融在内的大型企业云集且对安全要求更高的行业也开始逐步采用开源技术构建新的信息系统,“开源软件治理”逐步成为行业考虑的重心。
肖建一表示,希望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ITSS分会、ITSS数据中心运营管理工作组(DCMG)、双态IT论坛组织策划的此次峰会,能够为参会嘉宾带来一场思想的盛宴,实践的盛宴!
标准和政策:安全和发展并重 竞争和合作并存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软件所副所长、证券基金行业信创联盟WG10工作组组长李卫发表“开源产业现状和趋势预判”主题演讲,围绕开源生态发展现状、开源治理策略以及开源能力建设等关键问题展开介绍。
2021年,开源被首次写入国家《”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为开源发展提供指引和遵循。一是要加强开源代码安全检测,保障开源代码组件供给安全;二是要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加快繁荣开源生态,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形成多元、开放、共赢、可持续的产业⽣态。
李卫指出,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围绕开源文化、开源基础设施、开源项目和开源社区等方向开展工作,推动国内开源生态加速繁荣。未来,中心将进一步提升开源产业研究能力和技术储备,在开源风险防范、开源安全合规等方面提出治理方案,为国内开源体系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后,他总结道:随着各行业积极拥抱开源,开源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未来开源发展,需要安全与发展并重:第一,要用好开源,让开源为各行业科技工作、IT工作带来更多创新,带来更多效益的提升;第二,要把开源用安全,尽量减少开源后续带来的安全合规风险。
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实验中心负责人李博文从金融开源现状、行业指导意见、开源推进工作、未来工作展望四方面进行《金融行业开源应用探索与实践》主题分享。
李博文指出,金融行业开源应用是一个从外围向核心组件演化的过程。互联网技术栈更多影响在场景,影响到渠道,近年来也影响核心金融系统分布式架构转型。从整个行业现状来看,金融逐步在从外围向核心做开源技术的应用演进。
开源治理方面,国金认证积极开展开源治理体系研究及开源安全合规风险防范工作,推动金融行业开源工作的健康发展,助力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安全合规地应用开源技术、防范开源风险。同时,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实验室相关工作,共同推进开源技术在金融行业合规发展。
他表示,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业务上的竞争,但在技术上也可以有更好的协同。发展到现在,开源工作已经逐步走向体系化、规范化。对于金融行业的开源,国金认证会积极发挥行业平台作用,打造基础设施,同时也希望金融机构未来能够在开源治理上越做越好,在开源的输出上能够逐步走出来,让开源成为金融核心技术发展的新动力。
用户实践:拥抱开源 共谈安全合规发展
近年来,开源软件获得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开源软件治理”成为行业考虑的重点。本次峰会我们邀请到工银科技、海通证券、银联云等行业专家进行开源软件治理实践分享。
工银科技数字金融实验室高级研究员韩旭以“中国工商银行开源软件管理体系建设实践”为主题,从发展历程、治理体系、系统工具支撑和成效展望四方面进行介绍。
韩旭指出,工行开源软件治理体系逐步从碎片化的分散使用管理,探索开源软件统一管理和应用方式,通过优化完善评估流程、规范使用流程,提升研发运维效率,建立了具有专业化指引、可对标业界标准的管理体系。截至目前,已经在内部治理、产业建设、标准体系方面取得了成效。
展望未来,韩旭表示,工行将遵循“安全可控、合规使用、问题导向、开放创新”的基本原则,加强开源治理与协同创新,提升科技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主要分为对内对外两个方向,对内是完善开源治理体系,即提升自动化、全面化能力和加强人才储备;对外则是参与开源生态建设,分别针对助力金融生态发展、促进开源标准建设以及赋能金融同业。
海通证券数据中心副总经理王东以“开源软件治理探索和实践”为主题进行分享,介绍了海通证券开展开源软件治理的背景、在开源治理方面的探索和具体实践,以及对开源治理的未来展望。
他指出,海通证券在开源治理方面的目标是:确保开源软件的使用在组织内部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包括开源软件的引入、审批、部署、维护和更新等,主要是解决合规和安全两大风险。基于上述两大风险,海通证券在开源软件治理实践过程中遵循规划引领、平台赋能、治理前移的探索思路。
展望未来,王东表示,希望共建高质量开源生态,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盲目拥抱开源到拥抱有治理的开源的转变,即在确保安全合规的同时,通过不断优化内部体系建设,从组织、制度、流程、工具等多方面保障使用开源及开源输出风险可控;二是从拥抱全球的开源到中国式开源优先的转变,即建设我国产业力量主导的开源社区等方面积极作为,合理合法利用开源软件,突破底层技术的壁垒,打造我国主导的开源价值链,构建完善的开源原生态;三则是促进开源治理协同。
中国银联云计算中心高级总监任明从银联云开源软件概述、开源软件治理模型、开源软件治理体系以及银联云的具体实践四方面进行《中国银联开源软件治理和服务实践》主题分享。
任明表示,从2012年开源技术引入到现在开源软件持续发展,银联云始终贯彻执行2021年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业开源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意见》,坚持“强调自主掌控为要、自研开源双线并举”“增强治理管控安全、积极参与开源生态”的建设策略。
从开源治理规范上来讲,银联云主要从制度建设、开源成熟评估模型、开源标准化建设以及开源技术引进四方面开展,银联云开源软件治理体系主要针对制度建设、组织保障和流程管理。
拓宽开源治理方向 保障软件供应链安全
行业内的开源治理除了行业侧本身的努力外也离不开产业侧的支持。
华讯网络信创工程中心软件开源治理技术总监田雷以“开放生态下的安全合规之路-开源治理”为主题,从开源软件风险模型、国内外开源治理现状、华讯开源治理解决方案以及开源治理发展趋势四方面进行分享。
华讯网络基于目前开源软件的应用态势,提出以"辅助决策,步进治理"为主的工作策略,以"掌握、协调、顺应"为主的治理手段,将开源软件的质量、安全、合规完全嵌入到整个开发流程中,形成了“体系+工具+平台+服务”的完整解决方案,能够为处于开源治理各阶段的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与产品。
着眼于目前的研发业务来说,开源软件治理方面的工作所占比重并不大,但随着治理工作的推进,企业对开源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华讯的开源软件治理工作已经向SBOM、状态、漏洞、数据、以链治链几个方向进行拓展,以保障客户软件供应链安全。
《中国开源软件治理指南》 图书编写方案介绍暨启动仪式
近年来,开源软件获得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应用,特别是正逐步被引入到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中。越来越多的机构认识到已经有必要从组织级的视角来认识和管理开源软件,然而开源软件治理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方法论,对此,策划开展《中国开源软件治理指南》编写项目。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源软件治理和服务峰会”现场进行了《中国开源软件治理指南》图书编写方案介绍暨启动仪式。
《中国开源软件治理指南》项目经理张顺从项目背景、项目组织及开发历程等四方面进行《中国开源软件治理指南》编写方案介绍。
随着开源技术被广泛应用,面临的安全风险促使行业对于开源治理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一背景下,决定启动《中国开源软件治理指南》编写项目。同时,张顺表示,在指南编写过程中,将会借鉴金融行业科技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
他指出,我们不仅只是为了写一部书,而是要实现“1+3”个目标。一是指南图书编写;二是形成一套开源软件治理方法论体系;三是构建一个开源软件治理平台和工具框架;四是提供一组开源软件治理技术服务。
说到项目整体安排,张顺介绍道:项目的进程大体分为启动、编写、评审和发布等阶段,计划在2023年年底完成初稿撰写,2024年第二季度发布并进行最后项目收尾工作。
方案介绍结束,在全场嘉宾的见证下,工信部一所软件所副所长李卫、海通证券数据中心副总经理王东、富国基金科技部总经理李强、华讯网络信创工程中心软件开源治理技术总监田雷以及《中国开源软件治理指南》项目经理张顺共同启动《中国开源软件治理指南》编写项目。
圆满落幕
至此,新一代信息技术:开源软件治理和服务峰会圆满结束。
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由人民银行所属企业中国金融电子化集团有限公司全资设立,自成立以来,始终围绕“打造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检测认证机构”的目标,相继研发推广了认证、检测、安全和FinTech+等4大类主营业务。
此次大会,诸多优秀行业用户、权威专家与技术领袖,以主旨演讲形式,向业界贡献了开源软件治理领域发展过程中的宝贵经验。
北京国金认证、ITSS分会、DCMG和双态IT论坛等机构将发挥各自力量,共同推动金融行业开源治理的发展,为更多的行业用户提供最具价值的实践参考。